

春分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春季第四个节气。斗指卯,太阳黄经达0°,于每年公历3月19-22日交节。
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,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,南半球与之相反。
在气候上,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,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、东北地区、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半。”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,北半球昼越来越长,气温也开始回升,春暖花开,燕子飞还。随着阳气回归,阴阳逐渐平衡,人的身体为适应季节的变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。 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。 春天应做到“夜卧早起”,保证充足睡眠,使得阳气得以升发。 春分后,天气转暖,应该适量增加户外运动,有助于阳气的升发和气血的调达舒畅,可以做一些舒缓的户外有氧运动,比如慢跑、散步、放风筝、打拳等,强度以微出汗为宜。切忌独居、默坐,不利于肝阳的升发。
春与肝相应,肝主疏泄,其喜调达而恶抑郁。春季阳气升发,肝气、肝阳也随自然界阳气而逐渐升发。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,所以应该少吃酸味食品,增加甘味食物(比如枸杞、大枣、蜂蜜)的摄入,以补养脾胃。 春季可顺应季节变化,吃一些时令蔬菜,如香椿、荠菜、豆芽、豆苗等。另外,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一些具有理气、疏肝作用的花茶,如茉莉花、菊花、玫瑰花等。
春季气候多变,乍暖还寒,人们很容易因冷热的交替引发支气管炎。另外,春季花粉较多,应避免诱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。 穿着要适宜,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感冒;居室环境要适宜,应定期开窗通风,使空气流通,被褥床单勤洗勒晒,以减少螨虫、霉菌等微生物。有哮喘病史的人应注意避免吸入过敏原,如花粉、皮屑、屋尘等。
“春分到,蛋儿俏”,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“竖蛋”试验。
这一被称之为“中国习俗”的玩艺儿,何以成为“世界游戏”,目前尚难考证。
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。
春菜顾名思义,是春天的蔬菜。在岭南一带,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。
“春菜”是一种野苋菜,乡人称之为“春碧蒿”。逢春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。在田野中搜寻时,多见是嫩绿的,细细棵,约有巴掌那样长短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“滚汤”,名曰“春汤”。
有顺口溜道:“春汤灌脏,洗涤肝肠。阖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
春分后,人们纷纷开始踏青出行,户外活动中,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。
在古代,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,这一天,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簪花。 风筝,古时称为“鹞”、“鸢”,“鹞”和“鸢”都是鹰类猛禽,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,因此风筝又称为“纸鹞”、“纸鸢”。
后来,风筝的形状各异,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。